撰寫 by 涂毓羚 醫師
「流行性感冒」跟「感冒」,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。
得到「流感」的人,通常會覺得自己「感冒」了,
因為病患一樣會有上呼吸道症狀,包括喉嚨痛、咳嗽、流鼻水等等,
這也是為甚麼「流感」的中文病名裡會有「感冒」兩個字,兩者會有相似之處,但絕對不是同一個病。
就好比說「蕁麻疹」和「麻疹」都會全身長疹子,但卻是南轅北轍的不同疾病。
「流行性感冒」有哪些特色呢 ?
(1) 容易高燒,且發燒時間較久 (易出現39度以上高溫,可能持續3-5天)
(2) 全身性症狀 (肌肉痠痛,倦怠)
(3) 病程長 (有時需一到兩週才能完全恢復)
(4) 傳染力強 (經常是一人得流感、全家都生病)
(5) 易產生嚴重的併發症(例如腦炎、心肌炎、肺炎)
看到這邊,也許您會覺得,「流感」聽起來好像也只是「比較嚴重的感冒」,
如果萬一不幸得到了,頂多就吃久一點的感冒藥嘛,反正也是會好。
至於所謂「嚴重的併發症」嘛,我又不是抵抗力差的老人或小孩,一定不會發生在我身上。
不過,流感之所以發展出疫苗,
是因為「流感」曾在歷史上有過好幾次的大流行,造成幾千萬人的死亡,
這幾千萬人,也包括了很多身強體壯的青年,
所以世界衛生組織,才會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發展每年的流感疫苗。
就好像容易併發重症的腸病毒感染,各國也都積極的想發展疫苗一樣,
如果腸病毒有疫苗可以預防,相信大多數家長也都會讓孩子接種的。
醫療的進步,施打疫苗普及化,都減少了流感併發重症的個案,
卻也因此讓大多數人對於流感越來越不以為意。
除了對流感有不正確的認識而感到不在乎之外,再加上流感疫苗必須每年都施打,
都是流感疫苗容易被忽視的原因,
於是衛生機關每年都必須大聲疾呼,一再提醒民眾要施打疫苗。
而且因為疫苗的效果卓著,每年都會提供公費流感疫苗,讓符合資格的民眾免費施打,
2014年又擴大範圍,不但將孕婦納入,且將高風險慢性病患的年齡調整更寬,
今年符合資格的民眾如下:
(1)65歲以上老人
(2)滿6個月至國小6年級兒童
(3)醫事衛生等防疫相關人員
(4)禽畜養殖與動物防疫相關人員
(5)機構住民
(6)罕見疾病
(7)重大傷病
(8)50-64歲高風險慢性病患
(9)孕婦
有人會說,「去年我有施打疫苗了,也還是感冒啊,疫苗根本沒用嘛。」
因為流感不等於感冒,所以施打疫苗還是可能會感冒。
但是可以讓你避免得到病程與症狀都更嚴重的流行性感冒。
又有人說,「新聞報導說前年的流感疫苗猜錯,所以即使接種疫苗也會得,那今年會不會又猜錯?」
流感病毒每年突變,這種特性除了使流感容易傳播,也使得疫苗的預測有困難,
世界衛生組織只能根據該年的疫情加以預測當年可能流行的病株,
但接種疫苗的好處絕對多於不施打,即使施打的疫苗並非該年大流行的病株,還是有保護效果。
不過針對這種情況,疫苗也有了相對應的發展,
也就是自費四價流感疫苗,比原本的公費三價流感疫苗多涵蓋了一種病株,保護力更強。
每年都會有接種疫苗產生不良反應的新聞,讓人對於是否接種疫苗有很多疑惑,
但是流感併發重症的病例其使比接種疫苗產生不良反應的人多更多,只是沒有登上新聞版面,
媒體報導的偏頗,使得大家反而覺得施打疫苗比不施打還危險,這實在是奇怪的現象。
疫苗的不良反應多是零星一、兩個病例,但是流感併發重症每年在台灣卻都可以達到數百例。
疫苗有點像買保險,投保的時候多少會猶豫是否該花這筆不一定會用到的費用,
每年要接種疫苗的時候,可能你也會猶豫是不是該挨這一針,
無知是恐懼的源頭,如果對於流感疫苗有疑慮,應該要試著去了解,
才不會每年在是否施打疫苗這議題上進退維谷,
政府在網路上提供很多資訊,廣告文宣,深入淺出可以讓一般民眾對於流感疫苗有足夠的認識,
如果還有不明白處可以再請教您信賴的醫師,相信您就會對流感疫苗有更大的信心。
流感季節即將來臨,悅兒與您一起做好萬全的準備。
相關連結: